PP管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PP管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新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迈上新台阶漳州

发布时间:2020-10-19 09:22:49 阅读: 来源:PP管厂家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迈上新台阶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迈上新台阶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 马爱国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农业部四大重点任务之一,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活动

●启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

●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签订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环节、加强协作配合的合作协议

2014年,农业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部署,将其作为四大重点任务之一,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活动,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八项监管措施,印发了加强全程监管的意见,将基层监管体系建设纳入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督导检查,推动地方落实责任和条件。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目标,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呈现“总体平稳、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年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6.3%、99.2%和93.6%。盘点2014年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专项整治扎实开展。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重拳出击,重典治乱,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417.7万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33.3万余家,整顿农资市场26.2万个,吊销证照企业144家,行政处罚5799件,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79起,查获假劣农资2.6万吨,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7亿元。重点开展了农药监管年活动,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实施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宣贯,对16种“瘦肉精”类物质进行摸底排查,发现问题会同公安机关一查到底。落实确保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安全的六项措施,严格审查奶站和运输车的资质条件、强化监督抽检。制定兽药违法案件从重处罚公告,针对兽药产品标签和说明书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兽药生产经营使用违法行为。集中开展屠宰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生猪私屠滥宰、收购和屠宰病死猪、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试点。全面开展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实施贝类产品、海捕水产品和主要渔用投入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深入开展农资打假,重点时节集中力量开展执法检查,组织举办“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加大大要案查办力度,向社会公布23个典型案例。

二是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会同国家卫计委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了387种农药在284种(类)食品中的3650项最大残留限量,基本覆盖了我国常用农药品种和常见农产品和食品种类。与香港《食物内除害剂残余规例》相衔接,组织制定了《加快完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工作方案(2015-2020年)》,计划用5年时间新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及其配套检测方法7000项,基本健全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创建“三园两场”1700个、标准化示范县46个,开展“五统一”(农资统购统供、种苗统育统供、病虫害统防统治、产品统一处理加工、销售统一品牌)服务。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1912个,绿色食品7335个,有机食品3316个,地标农产品213个。

三是监测预警力度加大。例行监测范围扩大到151个大中城市、117个品种、94项指标,抽检样品4.4万多个,基本涵盖了主要城市、产区和品种、参数,重点排查共性问题和可能存在的行业“潜规则”,严密防范系统性风险。把“菜篮子”和大宗粮油等12类农产品纳入风险评估范围,新增风险评估实验室10家,规划认定风险评估实验站145个。修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新制定舆情应对工作预案。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开放检测中心和风险评估实验室,举办了各式各样的主题日活动,编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消费指南》,组织30家农业生产经营企业联合发布质量安全倡议书,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四是监管体系不断完善。重点推进地、县两级监管机构建设,全国86%的地市、71%的县市建立了专门监管机构,比上一年分别提高11和12个百分点。四川、江西、海南等近20多个省政府或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加强监管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地、县、乡镇监管机构,强化属地责任,不断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指导地方加强质检体系建设管理,有效发挥技术支撑作用。组织举办监管、检测、应急方面培训20余期,结合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培训基层人员近1.2万人,有效提升了基层农业干部的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

五是机制构建初见成效。按照新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签订了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环节、加强协作配合的合作协议,联合印发了指导意见,进一步厘清监管职责,健全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出台了农业系统整合方案和指导意见。在全国治理“餐桌污染”现场会上部署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强化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落实监管任务,提升监管能力,探索建立有效的监管模式,努力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打造为标准化生产和依法监管的样板区,示范引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总的思路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依法监管,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要求,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为总领,坚持“产”“管”并举,一手抓好标准化生产和过程控制,一手抓好执法监管和专项整治。

数说“舌尖安全”

在例行监测范围扩大的情况下,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6.3%、99.2%和93.6%。

蔬菜全年有21个省份合格率在96%以上,禁用农药检出次数逐步下降,基本得到控制。

畜禽产品各地合格率都保持在97%以上,“瘦肉精”仅有零星检出,合格率达到99.8%,全年仅有15个样品检出“瘦肉精”,为2009年以来最好水平。禽蛋抗菌药物监测合格率为97.6%。

水产品有12个省合格率在96%以上。

基层监管体系快速贯通,目前所有的省厅、86%的地市、71%的县市、97%的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全国共有监管人员11.7万人。

2014大事记

全面部署

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了一系列部署,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专项整治扎实开展

截至目前,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417.7万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33.3万余家,整顿农资市场26.2万个,吊销证照企业144家,行政处罚5799件,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79起,查获假劣农资2.6万吨,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7亿元。

食品安全国家新标准发布

会同国家卫计委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该标准制定了387种农药在284种(类)食品中的

3650项最大残留限量,基本覆盖了我国常用农药品种和常见农产品和食品种类。

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启动

汪洋副总理在全国治理“餐桌污染”现场会上亲自部署启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农业部及时印发了创建活动方案和考核办法,对各地组织开展创建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

例行监测范围扩大

例行监测范围扩大到151个大中城市、117个品种、94项指标,抽检样品4.4万多个,基本涵盖了主要城市、产区和品种、参数。把“菜篮子”和大宗粮油等12类农产品纳入风险评估范围。新增风险评估实验室10家,规划认定风险评估实验站145个。

法律制度继续完善

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法》修订,努力确保《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两法并行、相互衔接。

老植保员郑建秋:

用最少的药治最多的虫

不止去年一年,在三十多年的从业时间里,北京市植保站的老植保员,副站长郑建秋一直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如何用最少的药,灭最多的虫。

“专业的病虫害防治要达到三个目的,降低农资成本,增加农民收益;合理科学用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止滥用农药造成的面源污染。”郑建秋扳着指头一一道来。

2014年,由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主导建立的“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服务平台”鸣锣开通,依靠前沿技术支撑和综合服务体系建立的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服务平台,由网站、微信、微博和展示厅四部分组成,广大市民通过此平台不但可以了解现代植保新技术、关注绿色防空示范基地的实时生产动态,更可以知道在哪儿能买到安全放心的蔬菜。

“北京的菜篮子基本依靠设施农业,这就需要强大的植保体系作支撑。”郑建秋说,由于连年的温室栽培,北京蔬菜的病虫害防治面临虫害品种多,来势猛,抗药性强的特点。

“其实防治病虫害,未必一定需要‘打药’。”在位于北京市密云区的绿久康达合作社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郑建秋一边为自己带的“蔬菜病虫害防治飞虎队”的年轻队员们示范着如何采用辣根素为土壤消毒,一边告诉记者,在传统农业种植者的意识里,对付病虫害就离不开农药。其实,在绿色防控的防治体系中,很多有效的植保措施是不需要农药的,比如采用高浓度的芥末,也就是辣根素为土壤消毒,用无毒无害的生物制剂为幼苗杀菌,采用生物天敌对付红蜘蛛等害虫,“病虫害防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步步的预防工作做得好,植株长得壮,自然不易生病。”

2014年,让郑建秋最感到高兴的,是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带来的一组数据,小丰营北菜园蔬菜合作总社、天润园草莓合作社等园区数百个温室、大棚验证,在病虫害专业化防控示范区,病虫害发生种类明显减少,发生程度明显降低,整体施药次数减少5~13次,平均节省农药0.8~1.2千克/亩;病虫防治效率明显提高,防治用工成本降低20%以上;病虫防治效果提高20%以上,平均增加蔬菜产量300~500kg/亩。农民每亩可节本增收10%~15%。“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提升,这就是绿色防控体系最大的魅力。”郑建秋对绿色防控体系的发展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 郭少雅)

农残检测员朱海燕:

市民吃上“放心菜”一切辛苦都值

我叫朱海燕,是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2011年,包河区大圩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成立之后,我又多了一个头衔:大圩镇农监站农残检测员。

种菜大户史丹燕是我的老朋友。每次她的蔬菜要上市时,我都会去田里取样。经过清洗、加工、溶液提取、仪器检测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蔬菜采摘当天就可以出具“快速定性检测报告”。

一旦检测出农残超标后,我们会立刻通知种植户,禁止这次蔬菜上市销售,并且该批蔬菜一段时间内不能再用农药。等过了安全间隔期之后,我们会继续复检,直到农药残留达标后才准上市。

过去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一般在农贸市场进行抽检,即使发现农残超标,由于流通环节较多,追溯起来十分困难。包河区将检测“关口”前移到乡镇,到生产农户的田间地头,就从源头上避免了不合格农产品的上市。

大圩镇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超过2万余亩,是合肥市郊重要的“菜篮子”基地。2011年,安徽省首家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就在大圩镇慈云村成立,这里的蔬菜种植面积占到了整个大圩镇的一半。如今,监管站不仅承担起整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事务,还扩大了检测的范围,田间地头的农产品经过它的“初检”才能走向市场。

从2004年从事农药残留检测开始,我在这个岗位上奋战了整整十年。在这十年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农民态度的转变。在农残检测刚刚推广的时候,我们经常“碰钉子”。那时候老百姓对农残检测不了解,认为我们是来“找茬”的,不愿意让我们下田取样。

现在,镇上不少农民很关心检测结果,经常会跟我们讨论如何用药,如何有机种植,比如用防虫网、杀虫灯代替农药等。史丹燕经常说:“自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开始对上市蔬菜进行抽检后,好比给菜农们套上了紧箍咒,大家重视农产品安全的弦越绷越紧了。”听到这话,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今年,大圩镇的农业大户们还自觉填写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记录,详细记录了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对我们及时了解蔬菜的种植信息提供了帮助。

由于整天奔波在田间地头,我们检测员看着和普通农民差不多,朋友们都说我比实际年龄“显老”,最初听到这话时,我还伤心过好一阵,毕竟是女孩子么,还是挺爱美的。但一想到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市民吃上放心的蔬菜,我就觉得非常开心,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口述:朱海燕整理:汪韵本报记者杨丹丹

广州癫痫专科医院哪家好

治银屑病的医院有哪些

四川治疗甲状腺的医院排名

天津治阳痿早泄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