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管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PP管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浅谈:从校园人群切入,做社交产品还有机会吗?

发布时间:2021-10-25 18:00:18 阅读: 来源:PP管厂家

大学生,作为95后、00后群体的里的精英代表,有较强的好奇心,愿意主动去接受新事物,也愿意去分享自己。因此,校园社交产品还有很多的发展机会,让我们拭目以待。

2017年初,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校园社交产品,还值得去做吗?》,发文的时候,从校园人群起家,以阅后即焚功能为主打的社交产品SnapChat正在向纽交所提交IPO申请,计划以250亿美金的估值募资30亿美元。

但却不曾想,SnapChat自从上市后股价一直下挫,至19年初的时候,股价从29美金已跌至不足5美金。这与2011年上市的人人网如出一辙,在上市之后,用户活跃呈断崖式下跌,各种多元化业务开展无果。

如今看到自己当时文内提及的一些校园社交产品,黑白校园、11点11分、小柚、无秘、刻桌、Here、树洞、咩咩等等,不经感叹一句,恍如隔世。

在两年半之前的文章里,对于从学生人群切入的社交产品生活服务,我提及最多的就是产品本身的创意点,如何通过新颖、独特的玩法来解决社交关系链的问题。

如今,在网络社交领域里,微信的地位并未受冲击,还在加速进行着迭代,但从资本圈来看,其实对于新一代社交产品的关注度已越来越强,毕竟微信诞生已诞生八年之久。

有人或许想说,如今有着微信这座大山,而且各方面体验都不错,为何我们非要讨论去再做一款社交产品。

2019年伊始,罗永浩将子弹短信更名为聊天宝、快播王欣出狱后发布马桶MT、字节跳动结合抖音推出多闪,一时三款社交产品来势汹汹,想要挑战一下微信的地位,如今也证明不过是个笑话。

但在我看来,微信的地位稳固,并不代表着其他的社交产品没有价值,并且这不仅是对投资人、创业者有价值,而是很好的满足一类用户的需求。

事实已经反复证明: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直到那个事物出现的时候,才会感叹一句,这就是我需要的。

微信虽然让我们无法逃避,但在圈层化的时代里,用户也需要有一个小的独处空间,正如一些00后,不喜欢用微信,而是使用QQ,只是因为不想跟父母处于同一空间,发的动态不想让父母知晓。

当然QQ是一个更早期巨无霸,相比之下,许多细分垂直的社交产品,其实已经吸引着所匹配的用户,并且并不为大众所知晓。

从关系网络上看,微信已经占据熟人社交,做到了极致,但陌生交友则一直存在相对的机会,从陌陌、探探,再到soul,这些产品能够获得可观的用户量,已经验证陌生交友需求的长期存在。

但无奈,大多数社交产品都是“始于约炮,兴于炫耀,衰于鸡汤,死于经商”,陌生交友产品大多停留于第一步,而微信最近对于所谓私域流量的连续打击,则是害怕出现最后的“死于经商”。

许多社交产品(包括我个人参与),让人最为遗憾的是,用户双方连接之后,往往在交流的火热之时,会提到加个QQ,于是切换了交流载体。

从用户的角度上来看,切换的不是产品砸金蛋,而是关系网,比如许多学生大四的时候,开始把主用的社交产品从QQ改为微信,则是因为此前的同学、老师网络都在QQ上,而接下来的职场人脉网络则是在微信端。

在一个陌生交友的产品里,一旦从陌生人变成熟人,因此进行产品上的迁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我看来,陌生交友产品需要分清自己的定位:

一类定位是:专注做好陌生连接的这段关系处理,至于用户之间从陌生人变为熟人之后,则可以选择主动放弃。

另一类定位则是:找到一段用户并不愿融入到熟人关系网中特殊关系,可以靠产品做好这类关系的长期维护。

而这类特殊关系其实很多,如钉钉上的许多用户并不愿意把工作关系带入熟人网络中;也如一些兴趣同好形成的圈内交流,用户并不愿出圈;还如一些单纯的约炮需求,基本更不会把关系链导入到熟人网路里。

回到大学生人群,作为95后、00后群体的里的精英代表,他们保持着较强的好奇心,愿意主动去接受新事物,也愿意去分享自己。

但这类用户的分享,建立于对自己认同的人分享,对懂自己的人分享。而社交这件事也是以内容为主,相比95前更多是想活出别人眼里的模样,95后用户则更想活出的是自己。

有人说社交产品,得大学生群体得天下,除了因为大学生是新产品的最佳尝鲜者,还体现于产品的迁移上,如今低年级的大学生对于微信的依赖度,远低于我们以为的样子。

而在用户从QQ逐步迁移到微信的这个节点上,如果有某个新产品介入,想截取一些流量则完全存在可能。

当然切入大学生人群,相关的工具、内容还是不可避免,提供一些用户生命周期里的刚需功能,将能很好的提升粘性和降低获客成本。

举一个简单例子:每年4月—9月,百度贴吧都会被其中的各高校贴吧带起一大波流量,因为大量高考生对学校信息的反复查询和沟通。

而在6月—8月QQ上的高校新生群也是高度活跃的状态,形成了大量原本陌生关系的连接,而后续10月高校社团社群的活跃度,则接棒了新生群。

在人人网之后,PC时代的高校BBS也几乎全部销声匿迹,但如今移动端却尚无好的产品去承接原有BBS的相关功能,虽各细分领域都有大平台介入,但学生人群却有着专属需求,值得挖掘。

从新生入学,一直到学生步入毕业年级,开始求职之路,即将进入到新的环境中之时,又会产生一次关系链重构,而每次重构则蕴含着机会。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前人已经证明,一个产品如果仅是为大学生量身定制的,则会难以走出校园。而且越来越工具化,并且校园产品形成的社区,并不是一个拥有主题的垂直社区,要知道大学生无法贴上统一的标签。

回顾五年前,2014年的时候,我当时运营的超级课程表项目,打出的口号是“做全国最好用的课程表软件”。那时市场上还有直接的竞品,后续15年开始社交化,slogan一度改为“翘蛋疼的课,泡喜欢的TA”,15年开学季又修正为“上大学一个APP就够了”,可以看出工具产品与社交产品之间的挣扎。

表表这个产品,日活峰值一度突破300万,走了许多弯路,也可以说是进行过各种试错。

复盘经验里,让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把大学生作为社交产品的初期用户,学生的身份关系链只是产品网络的横轴,还需要一条条以兴趣、爱好形成的纵轴,方能搭建出社交网络,否则产品无法黏住用户,也无延续。

另外,如今95后群体在使用社交产品时,除了沟通交流外,对于工作学习需要、获取资讯的诉求,超过了前人,也是上文说的内容驱动社交,这点值得引起注意。(学生身处半封闭的环境里,有着许多独特的信息获取诉求,比如本地化)

2019年7月,SnapChat的股价恢复到15美金,总市值也已超过200亿美金,国内又会杀出什么社交产品?值得期待。

​#专栏作家#

孙凌,微信创业者孙凌,专栏作家。连续创业者,资深校园市场专家,关注创新与创业。

本文于。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