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管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PP管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韶山女农业专家将国内最适用的农业技术带到非洲-【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6 05:43:16 阅读: 来源:PP管厂家

2002年10月28日,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韶山从事作物栽培和植保工作的湘妹子张茂清,飞越2万余公里,抵达埃塞俄比亚(以下简称“埃塞”),开启了援埃塞职教生涯。此后,她几乎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洒在了非洲大地上。

12年异国他乡(注:2006年到2010年因故中断),张茂清不觉得苦。“你只有见到了那里的农民,才会明白什么叫苦。”张茂清说,埃塞很需要帮助,对埃塞人而言,他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很有意义和价值。

今年,张茂清再次提交赴任申请获批准,“就是想为埃塞多做些什么。”

初来乍到

停电断网是家常便饭

第一次踏入埃塞俄比亚,张茂清兴奋中带着惶恐。这里的生活条件之艰苦比她想象中更甚,教学基地不仅远离城镇50公里,交通极不方便,停电断网更是家常便饭,还得时时担心蚊虫叮咬感染疟疾。

学校有19个中国人,共用一台电话机,一台电视机,每两周由学校派车轮流安排2人外出采购19人的生活物资。张茂清发现,相比周边居民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条件还算不错的。

“周边居民的衣食住行可谓简陋,简单几片enjila(一种当地的主食)拌辣椒粉就是一顿饭,地上铺点草就是一张床。”张茂清觉得自己要做点什么。做点什么?慢慢地,一个信念在张茂清脑海里变得清晰而坚定:让国内适用的农业技术在这里生根开花,尽力帮助埃塞人民改变现状。

克服困难

将荒地改造成实习基地

当地教学资源极度匮乏是张茂清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一份讲义十几个学生拼着用,没有系统教材,没有实践基地,课堂教学只教理论不实践,学生动手能力极差……

为了弥补教材的缺乏,张茂清参照国内的系统教学大纲,克服翻译、硬件等种种挑战,先后编写“大田作物栽培”等多门课程的讲义和实习手册。

张茂清还向所在植物系的老师提议改变教学方式,“按模块教学大纲要求,落实70%的实践教学。”但埃塞老师质疑:实践教学没有场地怎么办?张茂清用实际行动回答。

学院附近一片7000余平方米,周围鸟类成群、野生动物成堆、杂草丛生的荒地,硬生生被张茂清改造成学生的实习基地。

2012年、2013年两年间,张茂清带着当地教师、学生在这里尝试播种杂交玉米、水稻、小米等农作物十余种,但经常是2月份种下去,刚到苗期,就被羚羊、野猪吃光毁坏了。

一筹莫展之时,职教项目得到了一笔小试验经费,张茂清立刻带着工人,就地取材在实习基地外面筑起了围栏。之后,她又带着大家在开垦的土地上盖膜、注水泥,这样水稻灌溉水池也就有了。

“教学实践不再受任何限制,每个环节都可以手把手、面对面地教给学生。”张茂清笑着说,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还能把地膜覆盖、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一并都教了,现在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明显比十多年前强多了。

融入当地

成中埃友谊的民间使者

朝夕相处让张茂清跟当地老师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跟他们相处就像跟国内同事、学生一样,非常融洽。”

平日里,学校老师邀请她一起喝咖啡;节庆日,邀她去家里做客;每次回国,许多老师都要用QQ、微信随时和她“面对面沟通”。

纯朴的当地人一次次感动着张茂清。在学校小商店购物以及外出坐车,但凡排队,当地人都会让中国人在前,“我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你们是客人,你们是来帮助我们的’。”

在埃塞,张茂清不仅教导学生,还培训老师和来自各州的农民培训中心技术员,12年来累计教授学生近两千人、教师300多人、培训学校周边农民一百多人,成为推动中埃友谊的民间使者。“农业职教,可以直接培养学生、培训老师,通过言传身教,再慢慢地影响其他人,让他们掌握技术,从中受益。”

■记者 李成辉

数据

170人次

执教农业技术

2001年6月中方派出了第一批教师赴埃塞俄比亚执教,中国-埃塞俄比亚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项目正式执行。湖南是实施该项目的主导省份,2001年至2017年,湖南先后派出17批170人次教师赴埃塞俄比亚从事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工作。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副主任吴小明介绍,湖南推进农业对非合作方面的整体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稳定一项主业、做好一项服务、创设两个项目”。具体而言,围绕一个中心是打造马达加斯加为湖南农业走出去的亮点;稳定一项主业是指持久性地做好埃塞俄比亚农业职教项目,做好教师选拔、培训和管理等各项工作,并以销农机为重点,开展经贸合作;做好一项服务即农业对外合作服务平台;创设两个项目:一个是马拉维南南合作项目,一个是马达加斯加南南合作项目。

匕首

地摊货新产品批发

外圆抛光机

脐橙包装机

救护车报价